2023年,同仁市文体旅游广电局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中心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同仁市委市政府“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乡村振兴新格局战略部署,确立“党建引领、资源整合、项目衔接、主体培育”等工作举措,注重在乡村建设示范引领和打造样板上下足绣花功夫,不断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党建引领是做强乡村建设的“魂”
一是强引领。强化党建统领,全面加强党对乡村建设工作的绝对领导,建立健全组织体制机制,成立以党组书记为组长,党组成员班子为副组长,各站所主要负责同志及党员干部为成员的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压实党组责任,激发组织功能,夯实战斗堡垒。截至目前,局党组召开乡村建设专题理论学习会5次,安排部署会3次,问题分析暨推进会2次,听取汇报2次,有效促进党组在乡村建设工作的统领作用。二是促双联。深化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建设工作,紧紧依托“双联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党员进社区”双联共建资源,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针对文体旅领域乡村建设突出短板和弱项,广泛征求了基层意见,梳理了基层思路,为下阶段乡村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主攻方向。
资源整合是做足乡村建设的“根”
一是树示范。为促使隆务镇示范村吾屯上庄村和吾屯下庄村为核心的“热贡唐卡”产业得到集约式、跨越式发展,辐射带动唐卡艺术小镇唐卡产业“传播、生产、收藏、展览、物流”为一体的产业链,热贡文化产业园区成功入选省级文化产业园区,进一步加深了市场化程度,激活了区内市场主体。二是合资源。优化配置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传承保护资金83.8万元,打造了江什加村非遗体验中心,修缮提升隆务庄村、年都乎村等6个行政村“六月会”传习场地,村容村貌和传习场地(中心)得到“双提升”。
项目衔接是做实乡村建设的“基”
一是重效益。顺利争取总投资1737万元“黄南一号风景大道(同仁段)”建设项目,项目涵盖瓜什则乡、双朋西乡、保安镇等6个乡(镇)和15个行政村,优先集中培育以乡村建设示范村为核心的风景大道,优化沿线乡(镇)村级风景、文化、服务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主体功能。二是凸主题。乡村建设示范村打造和文体旅融合发展有机结合,紧盯实现示范村体育设施“三有”目标,实施总投资为200万元西卜沙等4个村的笼式足球场建设项目,有效促进全民健身,助力乡村振兴。三是促振兴。实施总投资1000万元同仁市乡村文旅手工业发展基地,推动乡土非遗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创建乡土文旅手工产业发展基地,进一步优化以藏毯、奶油香皂等传统手工技艺结构,创造乡土就近就业机会、丰富地方文旅资源。
主体培育是做好乡村建设的“底”
一是创星级。年内重点培育加吾乡协治村“在那东山顶上”、扎毛村乡村旅游接待点等3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江什加玛尼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10家州级三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和瓜什则牧家园等13家州级二级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激发乡村旅游富民惠民助民职能,赋能乡村振兴。二是创举措。创新出台《支持省内外旅行社输送游客实行奖励和推行优惠政策的若干措施》《省内外各旅行社构建共建共融共享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加大引客力度,带动乡村旅游。对东干木村乡村旅游接待点、新城村花儿沟景区等文旅企业兑现优惠政策扶持资金41020元。三是设驿站。为一同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和景区内涵培育,在东干木乡村旅游接待点、年度乎村贡嘎林景区等设立“读书驿站”,配备精选纸质图书900余册,电子书600余册。
下一步,切实将真抓实干成为全系统鲜明导向,依托省级文化旅游引导发展资金、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专项资金、同仁历史文化名城展示与非遗文化弘扬建设项目等有利资源,加大项目衔接、积极筹措资金,持续把乡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做好做足统筹资源、培育示范、分步推进这一大文章,高标准高质量完成2023年24个乡村建设示范村任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调研网 dy.nongjialew.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