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家乐调研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业合作 > 正文

涟源市新石桥村:发挥红色资源优势 党建赋能乡村振兴

  • 时间:2023-08-10 14:06:02
  • 来源:
  • 作者:
  •  

  涟源市龙塘镇新石桥村是开国上将李聚奎的故乡,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底蕴深厚。现有人口1600余人,村域面积176公顷。近年来,新石桥村党支部围绕提升组织力、树立新形象、引领价值观、走出致富路的总体思路,着力挖掘运用好红色资源,激活乡村振兴动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新活力。

  红色驱动建强支部堡垒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2021年以前,新石桥村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原因,村里大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后备力量培养难,村“两委”班子配备不齐、软弱涣散,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直得不到充分发挥。市委和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狠抓新石桥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支持新石桥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2021年6月,市纪委监委选派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基层经验丰富的帮扶工作队,到新石桥村驻村开展乡村振兴、理论宣传、业务监督等工作。在市纪委监委帮扶工作队的指导下,新石桥村着力加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调整选配公道正派、热心为民的优秀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党支部组织力和凝聚力持续增强。村党支部坚持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新建了新石桥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一站式”的办事服务窗口,设置了“开放性”的图书阅览室,让群众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贴心的优质服务。村“两委”班子成员平时经常到群众家中“走亲戚”,架起了党群“连心桥”。村党支部每月在党群服务中心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村庄发展大家谈”座谈会,邀请群众对村里的发展建言献策,提升党员群众“跟党走”的自觉性,极大促进了党群关系的和谐发展。

  红色熏陶汇聚先锋力量

  革命洗礼铸就的红色精神,是新石桥村宝贵的精神财富。新石桥村党支部以党员先锋为主体,党员主动“亮身份”,自觉承担起讲述李聚奎将军革命历史、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的责任,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村“两委”班子成员李翰是李聚奎将军的孙子,作为将军的后代,经常义务为前来将军故居参观、学习的党员群众担任讲解员。

  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全村确定了30名党员中心户,家门口显眼地挂起“共产党员之家”的牌子。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由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活跃在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开展“清洁家园”人居环境整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文明乡风、反诈打跨、森林防灭火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擦亮为民服务的底色。

  村党支部积极推广网格管理模式,以村为一级网格,由村党支部书记任一级网格长,按村民小组划分二级网格,由其他“两委”干部担任二级网格长,结合“党员五到户”责任制划分三级网格,由党员中心户担任三级网格长,逐步实现基层管理和服务方式的有效转变。将村庄治理、公共服务、文明创建等工作统筹纳入网格治理任务,充分利用网格员“人熟、地熟、社情民意熟”的优势,及时察民情、排民忧、聚民心,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

  红色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开发一方红土,致富一方百姓”。村党支部始终坚持“红色领航、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借助优越的红色底蕴和生态条件,让村容村貌靓起来、集体经济旺起来、红色基因活起来。

  村党支部结合将军故居秀美屋场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创建活动,大力改善乡村环境,扎实推进环境整治,设立村级环境卫生巡查员,常态化开展“三边三清”、垃圾清理保洁、溪沟河漂浮物打捞、垃圾转运等卫生整治工作,完成村组道路硬化升级,排水沟修整,高标准农田建设,曹家、新力、西坪公路塌方维修加固等系列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党支部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特”,坚持以红色文化引领绿色发展,将和美村庄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特色产业发展、红色旅游开发贯穿于和美村庄建设始终,努力打造“党旗红、生态优、产业强、农民富、乡风好”的和美村庄示范村。今年1月,村党支部根据本村阳光充足、荒地较多的实际情况,开辟多亩荒地,争取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30万元建设68.2KW的光伏发电站,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1

  昔日“风展红旗如画”,如今踔厉奋发展新貌。新石桥村正在传承着老一辈革命英雄的红色基因,通过党建引领,共同打造党员干部带头奉献、群众共同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调研网 dy.nongjiale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6595号-129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