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里,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赫哲族和朝鲜族广泛分布于三江平原,多年的民族交融让这两个少数民族的春节呈现出别样的特色,包罗万象记者就带您走进这两个民族,深入感受他们的春节文化。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渔猎民族。其先民很早就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三江流域。赫哲族人过去穿鱼皮衣,有犬陪伴。赫哲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形成了具有明显东北内陆特色的赫哲族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赫哲族传承人哈普都.李晓威: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六小民族之一,人口最少现在目前也就5000多人, 它源于满族是满族的一支。所以说满族的生活习惯和我们的生活习惯基本上相同,也有不同的。
赫哲族有它的主特点,其原因在哪?因为我们民族是咱们北方唯一的以狩猎为主的少数民族之一,他的生活习惯和在新年这个习俗上,就有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我们以打猎捕鱼为生,捕鱼为主要的生活来源,所以我们在新年中做的一切事情都与鱼和水之间有关系。
千百年来,赫哲族生活在东北这片土地上,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随着汉族文化与赫哲族文化的不断交融,让赫哲族的节庆文化在保留原始特色的同时也逐渐多样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赫哲族传承人哈普都.李晓威:我们进入冬季的时候,冬季有捕鱼的习惯,我们在春节之前也同满族和全国各少数民族一样,也是过大年三十,但是也有我们自己的特色。
就是说每年的三十晚上,所有的家族成员要居住在长辈的家里进行聚会,我们也和其他各民族一样叫团圆饭,在团圆饭中除了正常的生活饮食习惯之外,必须得有全鱼宴。
全鱼宴就是以鱼为主,寓意年年有余。另外在其他各民族的生活习惯下,也一样有守岁的。守岁的要求是什么呢?就是在整个的宴席的过程中,守岁的饭要一直吃到新年钟声结束,年夜饭才能结束。
与汉族一样,赫哲族也有守岁的习俗,大年三十要灯火通明。除此之外,大年初一的敬神祈祷则极具赫哲特色,正是因为这些“习俗”才让赫哲族的春节过得更有“年味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赫哲族传承人哈普都.李晓威:在整个阴历三十,一直到初一的早晨,全家所有的灯要都亮,我们的在一般来讲都是居住在农村院里院外,特别鱼篓来讲包括粮食垛上,包括厨房仓房,一定要有灯的,为什么照亮的?所有的一切寓意的什么?寓意着欣欣向荣,是朝气蓬发,这是第一个是旧的习惯。
还有个习惯在哪?就是初一的清晨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是无论长辈和晚辈都要早早的起来迎着初升的太阳进行祈祷祷告。这个太阳祈祷祷告由家族成员向太极东方进行。摆好供果,祈求太阳。因为我们是崇拜萨满教的。祈求太阳神是保佑和祝福。祈求自己在新的一年中,一切顺利,家畜声望、年年有余。
世代生长在江岸旁的赫哲人以渔猎为生,鱼肉自然就成了他们最主要的食材,炒鱼毛是赫哲族的代表菜之一,也是在过年期间必备的礼品,同样代表了赫哲族人对新年的美好愿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赫哲族传承人哈普都.李晓威:我们这个民族出去拜年的时候不能空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是食品叫鱼毛,所有晚辈上长辈家进行拜年的时候,必须得带着鱼毛,鱼毛是这个寓意的是什么?寓意着其新的一年中鱼像毛一样的越来越多,它有这么个寓意,叫送鱼毛。
佳木斯市是赫哲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为了保护赫哲族的传统文化,让他能够继续传承。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在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佳木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张明刚: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赫哲族伊玛堪传习所的建立,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签约的这么一个项目,所以建立了5个传习所,其中有佳木斯市伊玛堪院,佳木斯郊区、同江、抚远,饶河现在也有。然后在咱们同江市抚远市建立了赫哲族文化的博物馆和纪念馆,这个大伙如果有兴趣都可以去参观去看,具有鲜明的特点。
在广袤的三江平原上,活跃着多个少数民族,除了赫哲族的渔猎文化,朝鲜族传统文化同样让人神往,春节里,记者对话佳木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朝鲜族传承人金松竹。
说起朝鲜族过年习俗最大的不同,就要从对联开始说起,对联以简单的文字形式体现了一个家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希望。汉族喜欢用红纸黑字体现吉祥,但是对于朝鲜族人民来说,白纸才是对联的标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朝鲜族传承人金松竹:过年我们也贴对联,不过我们的对联是在立春这一天贴的,最有趣的是汉族过年喜庆对联都是红纸黑字的,朝鲜族的春节是用大白纸写的,白纸黑字贴在门的两侧,可能大家看着总觉得怪怪的,好像哪里有些不对劲,我们都不觉得别扭,这是传统。
在朝鲜族文化中,白色代表着纯洁神圣,所以在春节中,如果你走进一个朝鲜族家庭,白色的“红包”随处可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朝鲜族传承人金松竹:和你们不同的是你们的压岁钱都装在红色的红包里面,我们装压岁钱的信封什么颜色都有,蓝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真的是各种颜色。然后我们最喜欢的还是白色,大多数人都会把压岁钱装在白色信封里给孩子们。在朝鲜族文化里面白色代表着纯洁神圣,我们对白色十分喜爱,每年初雪的日子都会小小的庆祝一下,认为这一天也许许愿愿望都会实现。
在佳木斯地区,朝鲜族的美食已经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夏天吃一碗冰凉凉的冷面,冬天喝一碗热热的酱汤,佳木斯地区的美食早已离不开朝鲜族的味道,那么春节中,朝鲜族都要吃哪些美食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朝鲜族传承人金松竹:我们大年初一一定要吃年糕汤,如果没有喝年糕汤,那就等于没有过年。年糕汤是用年糕煮的,切成圆圆的一一片,象征着团圆。朝鲜过年年的风俗与中国基本相同,但朝鲜民族也有独特的庆祝方式。新年的到来时,家家户户大扫除,街道和村庄都披着节日的盛装出席,亲朋欢聚一起,相互拜年,吃制作的蛋糕、年糕、汤、八宝饭和米酒等等。
朝鲜族还有饮酒的习惯,自古以来有无酒不成礼的文化传统,酒类除白酒外,还有民间酿造的米酒、佐酒、清酒等。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接待亲朋好友都不能缺酒,饮酒时大家往往继续唱歌或跳舞。
在佳木斯星火村,为了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下去,整个村子都沿用朝鲜族的鲜明特色,从房屋的格局装饰到户外的休闲健身区域,都体现了朝鲜族人民的生活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张明刚:在星火乡建了一个朝鲜民俗村,民俗村里很有特点,在重大的朝鲜族节日的时候,你会看见身穿盛装的朝鲜族男女老少们在朝鲜族乡里面主要街道载歌载舞,非常具有传统特点的节日。
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可以做出各种五颜六色,像动画片、一样的那种美食打糕,在大餐桌上摆的、堆得像个小山一样。让人舍不得吃,做的跟艺术品一样。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就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多民族的文化交融塑造了东北人热情豪爽的性格,在三江平原上,具有东北特色的少数民族也成为了佳木斯最靓丽的一张名片,这张名片必将带动佳木斯民族事业的繁荣发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农家乐调研网 dy.nongjialew.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