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家乐调研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家乐市场 > 正文

镇赉县院地合作绽放“致富花”

  • 时间:2023-12-11 13:37:07
  • 来源:
  • 作者:
  •  

  

  谁曾想到,已连续7年夺得我省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产量第一的镇赉县,种稻历史还不足40年;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吉林西部大片大片的稻田,在35年前,竟然是连野草都难以生长的盐碱滩。

  35年,镇赉县水稻何以有这样的巨变?

  答案清晰可见:镇赉县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深度融合,以科技人才推动农业产业兴旺,探索建立院地携手合作模式,发展壮大基层农业科技力量,通过配备一批领军专家、孵化一批乡土人才、服务一片乡村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科技攻关 破解产业技术难题

  攻关种子技术,保护种业“芯片”,才能保障粮食安全。

  而治理盐碱地,改良土壤、培育良种、采用良法和良策缺一不可。

  1988年,省农业科学院李学谌、郭晞明、隋鹏举、赵国臣4位水稻专家,长途跋涉来到镇赉县嘎什根乡,针对当地实际进行水稻耐盐碱品种筛选试验,从上百份水稻材料中筛选出耐盐碱水稻新品种长白9号,这个品种在土壤含盐量0.3%和pH8.0至pH8.5碱性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发育,直到今天,仍然是我省西部地区水稻主要栽培品种。

  “我们从长白9号开始,已经育成了吉粳816、吉粳129、吉粳338等一系列抗盐碱耐盐碱品种,尤为可喜的是,今年吉粳816正式通过国审,接下来就能在这方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进行大面积推广了!”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郭金瑞说起这些年来的科技成果,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近年来,在省农科院水稻所水稻栽培与耕作技术研究团队努力下,通过总结30多年盐碱地改良经验,形成了以土壤评价为前提,优质丰产耐盐碱品种选育为基础,耕层构建技术为核心,高效肥水控盐技术为手段,以养促改、提质增效为目标的苏打盐碱地水稻稳产可持续技术体系。实现了重度盐碱地当年亩产超300公斤,累计改良盐碱地面积超30万亩。

  “以前烂泥塘,今朝稻花香。多亏了省农科院专家扎根我们镇赉,才有了从小面积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扩繁、推广的盐碱地变良田发展新路。”镇赉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周淑凤话语中充满了无尽谢意。

  三代人接力奉献,一种深情执着守护。通过“以稻治涝、以稻治碱、以稻致富”,镇赉县水稻生产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低产到高产、从高产到优质”三个阶段性跨越,盐碱地水稻产量从最初每亩350公斤增至现在每亩900公斤,在盐碱地种稻研究与生产上双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专家挂职 壮大基层科技力量

  从“白色沙漠”到阡陌纵横,镇赉县建平乡这片曾经的重度盐碱地上,如今也能看到千重稻浪绵延无际。

  “今年水稻年产量可达到1000吨以上,比去年又提升了10%。”省农科院水稻所副研究员、省科技特派员马巍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

  从荒芜地到稳产田,再到部分田块成为公顷产量超10吨的高产田,背后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苦付出。

  2023年6月,马巍正式挂职嘎什根乡副乡长。从那以后,马巍便一头扎进乡村田野,根据嘎什根乡水稻产业特点,与当地政府、稻米生产企业负责人、种植养殖户建立起稳定的服务对接关系。

  近年来,省农科院持续加大重点领域科技派驻力度,先后选派39名科技人员到白城、松原、洮南、桦甸等10余个县市挂职科技副职,精准对接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技术需求,针对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一个个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11月28日,走进嘎什根乡水稻种植户王志君家,小伙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好年景,丰收啦!”

  2023年镇赉县实现水稻种植面积155万亩,预计产量20.5亿斤。

  “我第一次到镇赉是2008年冬天,不谈那时候的艰辛,是镇赉县提供了一片沃土,才让我们的成果落地开花。”目睹全县水稻发展,省农科院研究员刘亮十分自豪。

  “三代科研人员在这里有科研结晶,有成果产出,更有农民的收获,这些年把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滩变成富饶、美丽的大粮仓,我们真的既骄傲又振奋。”明显看出,郭金瑞有些激动。紧接着,他又分享了一个喜讯:今年6月,我们与镇赉县签署了战略协议,以水稻为核心,巩固镇赉“水稻第一大县”核心地位,进一步开展耐盐碱水稻资源鉴定评估,耐盐碱水稻新品种培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科技支撑让地方政府认可、百姓认可,镇赉县水稻产业发展显露出无限生机。

  成果转化 盐碱地变身“米粮川”

  盐碱地被称为“白色沙漠”,一度被称为土地的“绝症”。镇赉,正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昔日盐碱滩,如何一点点成为了泡湖纵横、稻田连片的“米粮川”?

  变化还得从一条江和一群人说起。

  “得益于引嫩入白工程,我这里的灌溉用的是嫩江水,正是有了这嫩江水的滋养,盐碱地才变身高产稳产的良田。”大屯镇种粮大户张伟卖起了关子。

  “以稻治碱,不仅增加了土地收益,更实实在在改变了这片土地,原来pH值10.5,通过多年改良和种植,现在达到了pH7.5左右,每公顷的水稻产量接近1万公斤。”张伟难掩喜悦。

  粮食高产稳产,选择耐盐碱水稻品种是关键。耐盐碱水稻品种的研制离不开一群人——省农科院水稻所的专家们。

  冬日午后,在镇赉县大屯镇大官村,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志国正在和省农科院水稻所几位专家商量明年的种植计划。

  “我的试验田里生长着92个试验品种,就算全县盐碱地再复杂,也能从这里找到一个适合的好品种。”73岁的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志国激动地说,虽然镇赉县水稻产业是从盐碱地里硬生生种出来的,但当地农民这些年早已不为量产发愁,而是把更多心思用在“出好米、创好牌、卖好价”上。

  “向土地要粮是有限的,向科技要粮是无限的。专家说,把良种向全省、全国推广要从我们合作社开始。”种了将近20年水田的任志国决心做好“试验田”。

  “不瞒你说,去年上海一家大型餐饮企业,通过层层筛选,最后把采购基地设在大屯镇,认准了吉粳816。”此时的任志国兴奋得像个孩子。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312/t20231207_88484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家乐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家乐调研网 dy.nongjiale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6595号-129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 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